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 施 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教育成为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开放大学凭借其系统化办学优势和数字化技术能力,正逐步成为社区老年教育的重要推动者。学校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搭建智能学习平台,有效弥补传统社区老年教育的不足,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社会目标。这一实践,不仅拓展了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也为我国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顶层设计破局老年教育数字化困境
当前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存在明显的供需错配现象。从内容维度看,传统课程如书法、声乐等文艺类项目占比过高,而老年人迫切需要的智能技术应用、健康管理、金融防诈等实用型课程供给不足。这种结构性失衡导致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降低,难以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从时空分布来看,优质教育资源呈现明显的城市集聚特征,县域及农村地区的课程供给仍停留在较低水平,城乡差距持续扩大。课程更新机制也较为滞后,未能及时响应人工智能、短视频创作等新兴学习需求,削弱了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吸引力。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老年群体面临严峻的数字鸿沟问题。技术接受度方面,相当比例的老年学员存在智能设备操作困难,对在线学习平台的登录、互动、作业提交等基本功能掌握不足。平台设计层面,多数学习系统未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认知特点,缺乏大字模式、语音导航、一键求助等适老化功能,加剧了使用障碍。更值得关注的是,网络安全知识的缺失使得老年人在线学习时容易遭遇诈骗或误操作,进一步强化了其数字畏难心理。这种技术应用能力的断层,严重制约了数字化教育模式的推广成效。
社区老年教育面临严重的师资结构性矛盾。从队伍构成看,兼职教师占比过高且流动性大,缺乏稳定的专业师资储备。现有教师多由社区工作者、退休人员或高校志愿者临时担任,在老年教育学、成人教学法等专业素养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培训体系方面,针对老年教育教师的专项培养机制尚未健全,教学能力提升主要依赖零散的短期培训,难以形成持续性的专业发展支持。激励机制缺失也是重要制约因素,社区老年教育教师普遍面临待遇偏低、职业发展路径模糊等问题,影响了队伍稳定性。
社区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存在结构性短板。当前运营模式高度依赖“以学养学”,政府专项财政投入机制尚未健全,资金拨付缺乏制度化、常态化安排,政策保障多以临时性举措为主,难以形成长效支持。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对市场化融资、公益基金等多元路径开发不足,这使得教育资源投入难以为继,数字化建设、师资培育、课程开发等关键环节均因资金匮乏受限,严重制约老年教育服务质量提升。
数字化赋能老年教育新路径
优化课程体系。深化与高校、行业协会的协同合作,借助大数据分析老年人学习行为和需求,建立动态课程开发机制。围绕健康管理、智能设备使用、防诈骗知识等核心需求,运用数字化手段整合图文、视频、动画等资源,打造分类清晰、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库。通过定期线上调研收集反馈数据,利用AI技术分析学习效果,实现课程内容的精准迭代更新。在教学模式上,创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线上依托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线下在社区课堂引入智能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强化互动与社交体验;引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创设沉浸式学习场景,结合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以多元化教学方式满足老年群体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建设智能平台。基于现有在线教育系统,运用先进的UI设计理念,开发界面简洁、操作友好的适老版本,集成语音交互、大字体显示、一键求助等功能,降低老年人使用门槛。引入智能客服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时解答疑问;增设远程协助模块,支持家属或助教实时在线指导,确保老年学员能够无障碍使用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学习数据,为每位学员生成专属学习报告和建议,切实提升数字化学习体验,让科技真正赋能老年教育。
破解师资难题。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统专业培训体系,定期开展教学技能与老年心理辅导线上培训课程,方便教师灵活学习,同时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的互动功能促进经验交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鼓励学校专职教师与社区志愿者、退休教师等多元主体通过线上平台协同合作,形成稳定的教学服务团队。此外,搭建数字化师资管理平台,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优化薪酬待遇、明晰职业发展路径等措施,利用数字化评估系统科学评价教师工作,增强师资队伍的吸引力和稳定性。
健全经费保障。搭建数字化资金监管平台,实时监控经费使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和效率。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公益众筹、线上捐赠等活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大数据分析经费需求,合理规划资金分配,确保老年教育各环节的数字化建设与发展得到有力支持。
地方开放大学在推进老年教育数字化方面已积累不少有益经验。以江苏开放大学为例,其打造的“银龄学堂”项目充分发挥开放大学系统优势,通过与社区合作建立教学站点,重点开设智能手机应用、摄影剪辑等实用课程,累计服务老年学员超过10万人次,显著提升了老年人数字素养。上海开放大学则另辟蹊径,联合民政部门创新推出“智慧养老”系列微课,课程内容聚焦居家安全、健康监测等老年人迫切需要的知识领域,并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一对一”辅导,有效解决了老年群体线上学习适应性差的问题。这些实践探索不仅验证了数字化手段在老年教育中的可行性,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模式。
在“数字化+”背景下,开放大学开展社区老年教育既是社会责任,也是发展机遇。未来需进一步发挥系统办学优势,以技术为支撑、以需求为导向,构建覆盖城乡、普惠便捷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同时,呼吁各级政府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推动老年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为实现“积极老龄化”贡献教育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开放大学)
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