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年上海市中学生科普英语科学辩论赛迎来巅峰对决,来自14个区41所学校的初高中共48支参赛队,围绕“实现碳中和目标应该优先考虑生物技术而不是碳捕集技术”和“投资人工智能医疗保健应该优先于培养新医生”两大前沿议题展开深入辩论。
经过2天8轮的激烈比拼,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勇夺高中组冠军,上海市奉贤中学获得高中组亚军。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两支参赛队双双晋级总决赛,包揽初中组冠亚军。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和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获得高中组季军。上海五浦汇实验学校和上海市松江区九亭中学获得初中组季军。周子越等10位同学获高中组十佳辩手殊荣;杨晏清等10位同学获初中组十佳辩手殊荣,他们分别来自14所参赛学校。
本届辩论赛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奉贤区教育局、浦东新区教育局主办。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市16个区70所初中和49所高中的195支辩论队,共计975名中学生踊跃参与。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战。气候变化日益严峻,如何才能实现碳中和?人工智能是否有一天会比人类更加聪明?辩论作为一种强调逻辑思维与理性对话的传统表达形式,在人工智能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通过此次辩论赛,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不仅拓展了学术视野,深化了对科技与社会问题的理解,也提升了思辨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收获良多。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代表队队员顾婷婷表示,比赛提升了同学们的辩论思维与表达自信。强劲的对手、公正的裁判、团队的拼搏、老师的信任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都是团队走向胜利的重要因素。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两支参赛队表现出色,双双晋级总决赛,包揽了初中组冠亚军。参赛队员杨晏清通过比赛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普议题,收获了课堂之外的知识与思考。队员尹浩文则表示,与队友齐心协力,在每篇辩论稿的论点与论据上精雕细琢,力求以扎实的思辨说服对手,感受到思维飞扬、语言激昂的辩论魅力。
在本次赛事评委、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马为民看来,相较于科普英语演讲,科普英语辩论赛更强调学生思辨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对提升综合素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刘哲老师则认为,部分学生的科学思维深度仍显不足,习惯用数据堆砌论点,缺乏对问题本质的深度思考与批判性分析。要打破这一瓶颈,参赛中学还需进一步加强科学素养方面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激发深度思考,推动从“表达观点”迈向“科学地思考和论证”,真正实现语言表达能力与科学思维的融合培养。
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